“声” 入人心 共赴咸阳之约——咸阳市2025年文化艺术季主持人大赛复赛 | 侧记

2025年06月16日 12:05:58 | 来源:咸阳视听网
|

古城咸阳的六月,日光暖而不燥,微风轻拂渭水河畔,咸阳市融媒体中心400平米演播室内,一场语言艺术的盛宴正在热烈上演。6月15日,“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咸阳声音”咸阳市2025年文化艺术季主持人大赛复赛在这里激情开赛,来自五湖四海的28位选手怀揣梦想,齐聚一堂,以声为翼,翱翔在这片梦想的舞台之上。

逐梦者的多元风采

本次大赛吸引了全国各地选手踊跃参与,他们跨越山川湖海,带着各自独特的地域印记与文化底蕴奔赴咸阳。

杨丰宁(图左)与刘潇(图右)

16岁的杨丰宁,从3000公里外的黑龙江佳木斯市而来,眼神中满是对播音主持的炽热向往。她谈及参赛初衷时,眼中闪烁着光芒:“我从小就被电视里那些富有魅力的声音吸引,咸阳这座历史名城举办的大赛,对我而言是一次无比珍贵的圆梦契机。” 初到咸阳,她便被这座城市的古朴与厚重所打动。咸阳的每一块青砖、每一条老街,都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她作为一名主持人“预备役,迫不及待地想通过自己的声音,将这份独特传递给更多人。

来自北京的刘潇,作为一名 05 后,为比赛注入了别样的青春活力。他不仅在播音追梦路上奋力奔跑,还有着丰富的才艺特长,初赛时的他凭借《金箍棒》模仿秀给人留下来深刻的印象。复赛的他自称“自信哥”用幽默诙谐的主持风格赢得了全场的掌声。“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么大型的全国性比赛,咸阳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古老、迷人,这里的文化氛围浓厚,让我灵感迸发。我希望能在比赛中展现出05后播音人的多彩生活,为咸阳文化传播添上一抹属于我的亮色。”

本土情怀的深度演绎

咸阳本地选手则凭借对家乡文化的深刻理解与深厚情感,在舞台上绽放出别样的光彩。张艳丽,一位在咸阳主持界深耕多年的资深人士,谈及对咸阳的热爱,她的话语中满是眷恋:“咸阳于我,是梦想开始的地方,也是创作灵感的无尽源泉。这里的风土人情、历史掌故,我都如数家珍。多年的主持生涯,让我更懂得如何用语言将咸阳的魅力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在分享主持技巧时,她强调:“对于不同类型节目,要精准把握其核心定位与受众需求。主持咸阳本地文化节目时,情感的真挚投入与文化内涵的精准挖掘最为关键。”

张艳丽(图左)与胡思源(图右)

胡思源,作为驻咸高校的学生,此次参赛也是对自己的一次挑战与历练。她在讲述比赛感受时说:“备赛过程中,我深入挖掘咸阳的历史文化,从古老的秦都遗址到热闹的市井小巷,每一处都让我对这座城市有了新的认识。比赛中遇到困难时,我就告诉自己,要像咸阳这座城市一样,历经岁月洗礼却始终坚韧不拔。” 她对咸阳的评价充满了敬意:“咸阳既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又有着蓬勃的发展活力,这是一座能让人静下来思考,又能点燃奋斗激情的城市。”

梦想舞台上的坚持与成长

王铁伟(图左)与王俞智(图右)

舞台上,70后的王铁伟无疑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他怀揣播音梦多年,谈及梦想的萌芽,眼神中满是回忆:“小时候,我就梦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成为传递声音的那个人。” 尽管追梦路上充满坎坷,但他从未放弃。站在本次大赛的舞台上,他感慨万千:“这是我离梦想最近的一次,能在这里展示自己,我无比自豪。未来,我也会继续坚持,让播音梦照亮我的生活。”

王俞智,一位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一位在工作与主持梦想间努力平衡的上班族,他笑称自己是“职场打工新人”,“工作让我学会了责任与担当,而主持则是我灵魂的栖息地。”他分享着备赛与工作的平衡之道:“我利用碎片化时间,在上下班路上练习发声,在休息时钻研稿件。工作中的沟通技巧,也让我在比赛中更加从容自信,我也将工作经验转化为自己的参赛优势。这次比赛让我收获颇丰,未来我希望能在主持领域继续深耕,让梦想照进现实。”

复赛现场,选手们通过 “情系咸阳”“思维激荡”“光影咸阳”三个环节,全方位展示自己的实力。他们的声音或激昂澎湃,或温婉动人,或沉稳大气,每一个音符都跳动着对咸阳的热爱,每一段话语都凝聚着对梦想的执着。台下的观众和评委,沉浸在这场声音的盛宴中,掌声、赞叹声此起彼伏。

大赛不仅是一场竞技,更是咸阳文化传播的新起点。选手们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将咸阳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娓娓道来,让这座古老的城市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正如大赛主题所言,他们正努力成为咸阳声音的最佳传递者,让咸阳故事在更广阔的天地间回响。

随着复赛落下帷幕,选手们在这场比赛中的精彩表现,必将成为咸阳文化艺术季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更多人勇敢追逐梦想,也让更多人对咸阳这座城市有了全新的认识与向往。相信在未来,这些怀揣梦想的追光者,会继续在播音主持的道路上绽放光芒,将咸阳的声音传得更远、更响。

(咸阳融媒全媒体记者 胡晓语)

(责编:黄莎   审核:妙侠   签发:吕骥)


热点新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