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忽视!这种走走就缓解的“走过心绞痛”

2025年03月19日 16:40:38 | 来源:咸阳视听网
|

“走过心绞痛”是什么?在心绞痛的诸多类型里,有一种较为特殊,名为“走过心绞痛”(walk­through angina),它的表现十分独特,许多患者在刚开始走路、爬坡或进行其他体力活动时,胸口会突然出现疼痛、憋闷等不适,可继续坚持走上一会儿,这些症状却又神奇地缓解消失了。这看似奇怪的现象,背后隐藏着复杂的病理机制,需要我们深入了解。

走过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的“预警信号”,心绞痛的出现,根源在于冠状动脉血管的病变。正常情况下,冠状动脉像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为心脏源源不断地输送富含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血液,确保心脏高效工作。可当冠状动脉因动脉粥样硬化,内壁逐渐形成斑块,导致管腔不同程度狭窄时,情况就发生了变化。一开始运动,心脏需氧量瞬间增加,狭窄的冠状动脉却无法及时供应足够血液,供需失衡引发心肌缺血,从而产生心绞痛症状。但随着运动持续,身体会启动一系列代偿机制,比如侧支循环血管扩张,就像是开辟了临时“应急通道”,让更多血液绕过狭窄部位,流向缺血心肌,于是症状得到缓解。

症状表现有哪些?

“运动触发,短暂不适”。发作初期,患者往往会感到胸部中央压榨性疼痛、憋闷或紧缩感,程度轻重不一,轻者可能只是轻微不适,重者则会疼痛难忍。这种疼痛通常会在开始运动的3~ 5分钟内出现,部位集中在胸骨后,还可能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颈部、下颌等区域。值得注意的是,“走过心绞痛”发作时间相对较短,一般持续3~10分钟,只要运动强度不再增加,后续随着身体代偿反应起效,症状便会逐步减轻直至消失。这类患者往往认为不影响自己活动,不能引起患者重视,迟迟不就诊。随着活动量增加症状逐渐减轻,静息心电图无典型心肌缺血心电图改变,由于症状不典型,在临床上往往会被忽视,或是误诊漏诊。

有哪些风险警示呢?

不可轻视的健康危机。千万别因为“走过心绞痛”症状会自行缓解,就掉以轻心。它实则是心血管系统发出的强烈“预警”,意味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血管狭窄已发展到一定程度甚至闭塞,心脏健康正面临严峻挑战。若不及时干预治疗,病情很容易恶化,甚至突发心肌梗死,危及生命。

防治策略:多管齐下保健康

1. 及时就医明确诊断:一旦出现类似“走过心绞痛”的症状,务必第一时间前往医院。医生会详细询问病史、症状发作特点,结合心电图、心脏超声、冠状动脉CTA或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精准判断病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2. 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硝酸酯类,像硝酸甘油,能快速扩张冠状动脉,缓解心绞痛发作;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他汀类药物调节血脂,稳定斑块,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血脂等指标,尤为关键。

3. 生活方式调整:饮食上坚持低盐,低脂,低糖原则,多摄入蔬果、全谷物、优质蛋白,远离油炸食品、动物内脏、高糖饮料;日常规律作息,保证每晚7~8小时充足睡眠;适度运动,从低强度活动如散步、太极拳开始,逐渐增加运动时长和强度,但运动前要充分热身,若运动中不适,立即停止。

4. 定期复查:定期前往医院复查,通过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密切关注心脏状况,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走过心绞痛”虽然特殊,但只要我们提高警惕,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积极改善生活方式,就能有效控制病情,守护心脏健康。

(来源:延安大学咸阳医院)

(责编:高敏  审核:妙侠  签发:吕骥)

热点新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