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嘴发现假牙不见了?
更危险的是
假牙还带着金属卡环

对于50岁的李先生来说,
9月14日无疑是惊魂一日
一枚带着尖锐金属卡环的假牙
被他误吞入食管
最终横亘在食管最危险的区域
——主动脉弓水平
随后,李先生感到吞咽困难,伴有咽喉部、胸骨后疼痛,不能吞咽唾液,无呕血、呛咳、呼吸困难及发热。
急诊科接诊后,转入消化内科。
这枚义齿,成了一个致命的“陷阱”。它形态不规则,边缘如同钩子,更危险的是,一个断裂的卡环已经像锚一样,紧紧嵌入了食管壁。它旁边就是人体最粗大的动脉——主动脉。一旦这个金属钩子在取出过程中划破食管,继而刺穿主动脉,瞬间引发的大出血将让患者几分钟内死亡。
这就是摆在消化内科主任魏义胜团队面前的残酷矛盾:异物必须取出,但取出的过程本身就可能致命。
通俗来说,传统的解决方法,就是在胃镜前端加装透明帽或保护套,在面对这个“庞然大物”时显得力不从心。它们只能提供有限的局部保护,无法确保所有尖锐卡环在通过长达20多厘米的“危险区”时,都能被安全地“缴械”。这就像用手从布满荆棘的窄洞中取出一件带钩的物品,稍有不慎,便是满手伤痕,而对于李先生,这“伤痕”的代价无法接受。
面对这道看似无解的难题,消化内科联合手术麻醉团队做出了一个大胆而创新的决定:不为异物加装“保护套”,而是为整个食管段临时搭建一个“保护性隧道”。

他们选用的工具,是一种常用于治疗食管狭窄的“半覆膜钛镍合金食管支架”。但这一次,它的使命不是长期放置,而是作为一次性的“异物取出保护装置”。
这场“排雷”手术,在全麻下紧张展开:
精准定位
胃镜首先确认了义齿的精确位置和卡环的嵌顿情况。
隧道就位
医生们展现出了娴熟的“内镜微操”技术。他们将柔软的支架巧妙地套在胃镜前端,像收起雨伞一样用回收线将其暂时固定。
谨慎放置
将这个组合体送至义齿上方,然后如同展开一卷柔软的金属网管,将支架精准地释放在义齿周围。医生小心翼翼地调整,确保上下所有尖锐的金属卡环,特别是那个断裂的“罪魁祸首”,被完全容纳进这个光滑的“隧道”之内。
安全撤离
用圈套器套住义齿,将整个“隧道”连同其内部的义齿作为一个整体,平稳、缓慢地从食管中拖出,取出的异物长达5厘米。在这个过程中,所有尖锐部分只在支架内部滑动,与脆弱的食管壁完全隔离。
当这个带着致命义齿的支架被完整取出体外时,手术室内的紧张气氛才得以缓解。后续检查显示,食管黏膜仅有一条浅表划痕,医生用金属夹轻松“缝合”。术后造影证实,没有任何造影剂泄漏,这场发生在主动脉旁的危机被彻底化解。
术后第2天,李先生无发热、咳嗽、咳痰、胸闷、气短、呕血、黑便等不适。
复查胸部CT提示食管上段(约主动脉弓上水平)管壁条状高密度影(考虑为金属夹),气管、纵隔居中,双侧肺门支气管、血管未见明显异常。
这场成功的手术,不仅成功为患者解除危机,更提供了一种解决高危食管异物难题的全新思路。
(来源: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责编:张优美 审核:妙侠 签发:吕骥)
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