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兴平市持续高温干旱少雨,当地农技部门深入一线为农户提供精准技术指导,引导群众抢抓农时灌溉追肥,全力保障兴平市27.2万亩玉米拔节至大喇叭口期的生长需求。
在南市镇陈文村的玉米地里,农户陈会娃正看着汩汩清流缓缓渗入干裂的土地,玉米苗饱饮甘霖后,卷曲的叶片渐渐舒展,泛起勃勃生机。为应对机井灌溉压力,南市镇及时协调宝鸡峡兴一支渠水源,通过渠道引水保障农田灌溉需求。
农户陈会娃:“现在用渠水浇地,还要给地里施化肥,这次灌溉非常重要。”
为科学应对旱情挑战,兴平市积极推广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技术,依据玉米生育周期制定科学灌溉方案,既保障了作物生长需求,又显著提升了水资源利用效率,有效压减了抗旱投入成本。
兴平市星光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生产负责人胡旭茂:“我们6月25号到29号进行第一次定苗水灌溉,7月15号根据玉米的墒情和生长发育情况进行第二次灌溉。”
兴平市农技中心农技站副站长杨荣:“全市夏玉米进入拔节到大喇叭口期之间,是玉米一生中生长速度最快、需水需肥量最大、对水肥特别敏感的一个时期,也是为玉米产量打基础的一个关键生育时期。农技部门呼吁全市广大农户要加强这一阶段的玉米田间管理,主要做好灌水追肥以及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为秋粮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咸阳融媒全媒体记者 姜峰 宋少瑛)
(责编:高敏 审核:韩芳 签发:吕骥)
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