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高温天气,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医护人员无惧“烤”验,以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素养坚守岗位,确保医疗服务高效运转,全力保障患者健康需求,用实际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
急诊科学应对 全力保障救治
连续高温天气,急诊科每天都有中暑患者前来就诊。从事户外工作的李先生突然双腿一软栽倒在地。路人上前查看时,他已经意识不清,呼之不应,伴随抽搐,全身都湿透了。
急救人员赶到迅速查看,怀疑是热射病,现场紧急处置后,患者被火速送往医院。抢救室里,急诊科医护团队分工明确,降温补液、纠酸、呼吸机支持、深静脉置管……从街头倒地到各项指标逐步平稳,1小时的紧急抢救里,每一个操作都力求精准。李先生终于转清醒,能自主活动手指,医护人员悬着的心才稍稍放下。
中暑、热射病、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急性肠胃炎、儿童高热惊厥等与高温相关的急危重症患者数量显著攀升。
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日均接诊量较平日大幅增加,抢救室、留观区、输液室医护忙碌,医护人员面临着体力和精力的双重挑战。急诊科科学应对,多措并举保障救治高效,合理调配医护人力资源,增派医护帮班充实一线;优化分诊流程,确保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快速识别和优先处置,减少患者及家属在高温环境下的等待时间;确保抢救设备(如除颤仪、呼吸机、心电监护仪、降温设备等)处于最佳备用状态,急救药品储备充足,特别是针对中暑、热射病的特效抢救药品和降温物资(冰袋、冰毯、冰生理盐水等)随时可用。
错峰就医更灵活 检查流程再提速
针对“上班族”“银发族”“儿童族”等不同人群的就诊需求,门诊实行弹性服务机制:早晨提前挂号开诊、午间连班(医技检查)晚停诊,让患者避开高温时段和就诊高峰。口腔科、眼视光中心开设延时门诊,下班后也能轻松看牙、看眼睛;儿科开设24小时门诊,中午、夜间看诊不间断;新开设的儿童近视防控基地(弱视训练中心),从早8点到晚8点,全力守护孩子的眼健康;第二门诊部(秦都花苑社区门口)延时到晚8点,方便周边社区群众就诊。
门诊导医台备好“防暑百宝箱”,免费提供藿香正气水、风油精、清凉油、体温计等防暑用品,随时为患者解暑应急;门诊大厅及各楼层设置饮料自助贩卖机和直饮水,方便患者及随时补水。
门诊提供爱心陪诊服务,为有需要的人群如没有家人陪伴的老年人、行动不便的残障人士、孕产妇、未成年人等免费提供全程陪诊服务。门诊大厅电子屏持续播放夏季防暑、疾病预防等健康科普知识,让市民轻松掌握健康防护技巧,缓解就医焦虑,守护全家夏日健康。
为减少患者等待时间及避免患者来回跑,CT、MR急诊通道24小时开放,全力保障CT及核磁共振检查“当日开单、当日完成”,让患者无需反复奔波,高效完成诊疗。
健康服务到社区,纳凉+义诊双加持
从7月1日开始,医院在人流量较多的丽彩万达广场设置义诊点,每周二、周四晚上6点半至8点半,由3-5个科室的医护人员参与,免费量血压、健康咨询、简单体检、中医药体验等,为前来纳凉的社区居民提供了附加值拉满的健康服务,也将关怀实实在在地送到了居民家门口。
互联网+护理“送上门”。针对出院患者提供上门护理、电话随访服务,实时关注康复情况,指导居家护理细节,让康复之路更安心。
后勤保障到位 营造舒适环境
面对持续高温天气,对医院的运行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用电负荷激增、用水需求猛涨、用气安全关键、环境清洁要求高、安全保卫不松懈等,后勤保障部门多线作战,精准发力,筑牢安全运行基石。
配电房值班人员24小时严密监控负荷变化,增加巡检频次,确保供电“零闪失”。中央空调及时调整供冷策略、定时巡检,营造舒适环境;维修班组顶着烈日,随时待命抢修空调、照明等设备故障,保障诊疗环境清凉舒适、设备运转正常。加强对水泵房、供水管网、储水设施的巡查维护,确保水量足、水压稳、水质优。及时处理水管渗漏等问题,避免水资源浪费和安全隐患。
保洁员们不畏酷暑,增加作业频次。加大门诊、急诊、病房等重点区域的清洁消毒力度;及时清理转运垃圾,防止高温下异味和蚊蝇滋生。
保安队员顶着烈日,坚守在医院各出入口、停车场、重点区域。他们疏导交通,引导车辆有序停放;加强院内巡逻,维护诊疗秩序;耐心解答问询,安抚高温下焦躁情绪。
“天气再热,保障不能断!临床科室的同事们在救死扶伤,我们后勤就是他们的坚强后盾,必须把‘大后方’守好!”一位后勤维修班组长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全体后勤人的心声。
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全体干部职工将继续保持昂扬的斗志,坚守岗位,恪尽职守,以更科学的部署、更高效的协作、更优质的服务、更顽强的作风,全力应对高温挑战,确保医疗安全万无一失,确保患者救治及时有效,确保医院运行平稳有序。
(来源: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责编:高敏 审核:妙侠 签发:吕骥)
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