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咸阳》讯:近年来,淳化县委统战部立足“大统战”战略思维,聚焦“聚贤、惠贤、用贤”,以“八个一”为抓手,推进“立制建章、立体建网、立行见效、立德见贤”,探索“县委领导、统战统筹、乡镇主体、延伸到村”的乡贤统战机制。截至目前,59家民营企业在42个行政村实施项目72个,支持14名统战对象返乡创业,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90余人。
一个服务领导小组。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乡情为纽带,将乡贤“回归经济”作为统战领域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主抓手,印发了《淳化县乡贤助力高质量发展攻坚突破年实施方案》,出台了淳化县“人才回引工程”实施方案,开展春节乡贤遍访活动。成立了以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为组长,各镇(街道)党(工)委书记、相关职能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乡贤服务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委统战部,具体负责乡贤工作日常事务。
一个乡贤信息数据库。按照“找出来、聚拢来、活起来、作用发挥出来”的要求及“县镇村与部门”同摸底的原则,明确专人负责,集中时间力量对辖区及系统内淳化籍在外各类群体中的代表性人物作为乡贤重点对象进行摸排统计,严格做到单独建档、专人跟踪、掌握信息、随时调整,分类建立动态数据库,整理《淳化籍在外乡贤名录》,编织好服务乡贤的工作网。
一个常态化联络机制。以镇(办)辖区、条块系统为单位,细化到行政村组(社区)、条块部门,明确各镇(办)党(工)书记、部门一把手担任乡贤第一联络员,以“访一次实情、打一个电话、寄一份慰问信”的方式,积极开展外出“走亲联姻”活动,做到对接“点对点”,服务有“专人”。紧盯重要时间节点,通过召开乡贤返乡创业座谈会、情况通报会、入户拜访、寄送“家乡礼”等方式,向在外乡贤宣传推介家乡发展变化,紧盯有投资意向、带动能力强的商企,为挖掘大项目、好项目夯实基础。
一个交流互动窗口。坚持“县内+县外”“线上+线下”齐发力。县域外,探索建立异地商会会长联谊会制度,加强与异地商会之间的沟通联系联络。县域内,探索建立由县级四套班子领导、相关部门一把手、各镇(街道)党(工)书记联系重点乡贤的三级乡贤联挂机制,常态化落实与在外乡贤的沟通联络、乡情传达、意见搜集。其余乡贤,根据所属镇(街道)和界别,落实不同的联络人员,实现专人联系、专人负责。同时,依托基层统战工作站(室),探索建立乡贤会客厅、乡贤议事厅、在外乡贤乡情驿站等联谊服务平台,激活本地乡贤,引回外出乡贤,留住外来乡贤。
一个参政议政平台。通过召开“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的形式,积极纾解乡贤困难、挖掘乡贤典型、落实惠贤政策、浓厚爱贤氛围,逐步构建起由县委统筹领导、统战部牵头协调、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各镇(街道)具体负责,协同推进重点乡贤联挂工作体系。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优秀乡贤参选村干部或者进入村干部后备队伍、参选“两代表一委员”。充分借助乡贤人士“外脑”,召开了“淳化腾飞之我见”高层论坛,举办了“人才赋能智汇淳化”高质量发展论坛,为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提供重要参考。
一个多元乡贤智库。鼓励乡贤资源丰富的镇(街道),探索建立多元化、数字化乡贤智库,包括建言献策“智囊组”、产业扶持“致富组”、纠纷调解“和事组”、乡风文明“督导组”、公益慈善“志愿组”、助学兴教“助学组”等功能小组,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生态治理、营商环境等主题,开展经常性调查研究。紧扣“凝聚乡贤力量、助推乡村振兴”这条主线,引导乡贤在引资引智、产业发展、基层治理、乡村文明、公益慈善等方面,为家乡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
一个宣传展示阵地。有效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统战工作站(室)等资源阵地,举办乡贤文化专题讲座、乡贤事迹宣讲等活动,鼓励乡贤文化浓厚的镇(街道)探索打造乡贤纪念馆、乡贤文化长廊、乡贤广场等。通过电视台、报刊、网络等媒体,常态化宣传乡贤助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优秀人物和工作实效,形成“报纸有文字、电视有图像、网络有声音、杂志有刊登”的浓厚氛围。
一个乡贤治理体系。结合“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机制,整合党员代表、乡贤能人、村民组长三方力量,在镇村(社区)两级搭建“百姓议事厅”实体阵地及“乡村夜话”议事平台,将矛盾化解阵地前移至农家院落、田间地头。把品德好、声望高、影响大的乡贤吸纳进调解室(矛盾调节小组),根据矛盾性质和调解对象,由不同成员进行调解,方便快捷处理群众诉求。支持鼓励乡贤回乡担任村干部,或以聘任为村“主任顾问”“经济发展顾问”“专业技术顾问”等形式,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着力改善村(社区)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
(咸阳广电全媒体记者 王妍)
(责编:李佳欣 审核:韩芳 签发:吕骥)
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