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至7日,荞麦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第四届淳化荞面饸饹文化旅游消费季上,热闹非凡,八方食客纷至沓来,尝鲜一碗撬动一方经济支点的荞面饸饹。伴着“饸饹出山”,这碗裹着两千年“历史烟尘”的民间“土特产”,正以年产值15亿元的规模,书写着乡村振兴、县域经济发展新篇章。我们不禁有此疑问:何以淳化?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淳化的实践证明:当传统工艺遇上现代科技,当地方美食链接消费市场,一碗饸饹能够“轧”出农业新质生产力,“土特产”也可以变成“金饭碗”。
立足“土”是基础。“土”是根脉,是地域资源,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淳化地处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独特的地理环境为荞麦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2000多年种植史孕育出的荞麦籽粒饱满、出面率高,营养丰富。依托“中国荞麦之乡”这一方水土的馈赠,淳化选准赛道,将地域资源转化为发展胜势,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培牢了“土壤”。
体现“特”是核心。“特”是内核,是历史沉淀,是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从西汉时期汉武帝、钩弋夫人与饸饹的典故,到红白喜事“饸饹宴”“一口香”,加上一勺蒜泥、一勺醋,吸溜吸溜再下肚的饮食特色,饸饹早已不单是一种食物,更成为地域文化的重要符号。如今,“淳化荞麦”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荞面饸饹入选全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案例,这些“人无我有”的独特基因,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补足了“养分”。
形成“产”是关键。“产”是翅膀,让千年美食“乘风破浪”,飞向更广阔的市场。淳化县委、县政府班子选准这碗“土生土长”的饸饹赛道,一任接着一任跑,并以全产业链思维布局:生产端,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力量,实现了由倒茬种植到品种研发的转变,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淳荞一号”种子芯片成功研发;加工端,在开发方便速食装饸饹的基础上,先后引进淳荞菇、丝路兴淳、啧啧棒等10多家深加工企业,不断推陈出新,开发荞麦醋、荞麦茶、荞面饼干、荞面挂面、荞面馒头等全产业链产品;消费端,通过“互联网+”“旅游+”“实体店+”等渠道扩大销售,实现了由线下到线上、由品牌出省到迈向世界的跨越。以饸饹为媒,淳化构建起“种植—加工—销售—餐饮”的全产业闭环生态,真正走出了一条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破局之路:这碗饸饹,“新”在科技赋能,“质”在传统产业升级,“力”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轧饸饹要手上力道,谋产业更需心中定力。淳化用实际行动作答:乡村振兴无速成之法,唯有久久为功。在这碗热气腾腾的饸饹里,我们不仅尝到了地道的乡村风味,更看到了农业现代化的清晰路径。而这,正是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来源:咸阳日报)
(责编:李佳欣 审核:韩芳 签发:吕骥)
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