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咸阳》讯:近日,咸阳市林业局正式对外发布了全市首批9条森林康养步道线路。永寿县云集森林康养步道线路成功入围。永寿县森林康养步道总长10公里,步行约2小时,成为西咸都市游客避暑休闲、康养旅游的打卡地。
永寿,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中北部,素有“陕甘通衢、秦陇咽喉”之称。全县拥有40万亩槐林,32万亩天然草场,3.2万亩沙棘,全县林地面积48.9万亩,森林覆盖率42.7%,是渭北旱塬上的绿色明珠、西咸大都市的生态绿洲。距今1700多年的古榔榆树被评为咸阳市“十大树王”。
近年来,永寿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定位,以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国有林场为载体,以实施生态旅游全域提升行动为契机,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培育林业产业新的增长点,全力打造永寿高质量发展绿色引擎。先后荣获“中国绿色名县”“中国生态旅游百强县”“影响中国活力休闲县”“中国天然氧吧”、国家卫生县城、省级绿化模范县等多项荣誉称号。
高点定位 构建森林旅游新格局
永寿县高度重视省级森林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创建工作。建立旅游、林业部门合作机制,科学编制《永寿县森林旅游示范县建设规划》,并纳入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将创建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多部门联动,形成创建合力。
根据永寿森林旅游资源生态特征、分布状况和空间结构,初步形成了“一核一带二片多点”森林旅游总体布局,(“一核”,即以翠屏山森林旅游区、云集森林旅游区为核心;“一带”,即以泾河峡谷沿线梁塬沟壑、山水植被等自然风光景观带为骨架;“二片”,即以五峰山、娄敬山两个森林旅游区为自然芯片;“多点”,即以森林旅游小镇、森林旅游乡村为示范点),走出了一条优化布局、持续发展的森林旅游发展之路。
生态优先 构筑绿色生态空间
永寿县坚持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通过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封山育林和“三北”防护林等重点工程,打造以林为主、林果结合、城乡一体化的森林生态体系。
建成了百里页梁景观廊道、新312国道永寿县城过境改线段绿化景观长廊等生态廊道,全县公路沿线绿化率达到95%以上。建成休闲绿地10处,绿色社区3个,森林小镇 1个,绿色家园示范村及森林乡村31个。县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镇办所在地绿化覆盖率35%以上,村庄林木覆盖率30%以上,形成了城区园林化、道路林荫化、镇村花园化的特色生态景观。“十三五”以来,累计完成造林27.74万亩。
建管并举 全域推进景区建设
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永寿县打造了漆水河国家湿地公园,翠屏山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云集生态园、寨里村农旅融合园等一批自然、生态、人文景区,实现了森林利用与保护的“双赢”。
漆水河国家湿地公园,通过湿地恢复工程项目,栽植库岸防护林,河岸防护林,湿地植被恢复142.6亩,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水质良好、景观优美、物种丰富。
翠屏山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植被茂密、山清水秀,绿满花繁、引人入胜。每年槐花盛开之际,万亩槐林郁郁葱葱,槐香四溢,蔚为壮观。
位于甘井镇林场的云集生态园,建成了以生态观光体验、传统文化体验、农耕文化体验、中老年康养研学、水土保持科普教育为主的绿色人文景区。园内柿子主题研展中心、樱花溪谷、玻璃栈道、共生园等景观星罗棋布,林间步道、观光车道、民宿、游客中心等设施功能齐全。森林康养基地,森林氧吧初具规模。
监军街道寨里村农旅融合园,以百草文化、康体养生为主题,建成了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医药研学、乡愁记忆等为一体的农旅融合田园综合体,成功创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目前,永寿县拥有国家 4A 级景区1个,3A 级景区2个,国家级湿地公园1处,省级森林公园1处。2022年全县旅游人数达280万人次,森林旅游达8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益达18.2亿元。
产业引领 打造高质量森林旅游品牌
近年来,永寿县坚持以森林旅游品牌为引领,探索“森林+”产业多元融合新路径,推动森林产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
为此,永寿县提出了“中国·槐谷”森林旅游系列品牌,规划建设翠屏山森林旅游区、云集森林旅游区、泾河峡谷森林旅游区、五峰山森林旅游区和娄敬山森林旅游区5大森林旅游精品目的地,聚力打造“翠屏积雪”、“云溪花谷”、“关中壑谷”、“五凤研学”、“向绿生金”五大旅游品牌。推出“森林休闲度假游、体育运动游、自然体验游、生态观光游、健康疗养游、精品研学游”6条特色森林旅游精品线路,将生态文化、医药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等内容贯穿全线,不断增强森林旅游竞争力和吸引力。
同时,加快3个特色森林小镇、40个森林乡村建设步伐,以旅游、康养、观光、林果林禽等生态绿色产业带动乡村发展,做强森林康养产业,吸引游客来永寿清肺养肺、养生养身、休闲观光。
今天的永寿,满城拥翠、群山披绿,一座绿色生态之城、森林旅游之城正在快速崛起。
(咸阳广电全媒体记者 李江 永寿县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黄莎 审核签发:蜀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