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

新农人杨雷:返乡种粮 田野逐梦

2023年05月19日 10:19:26 | 来源:咸阳视听网
|

《看咸阳》讯:5月6日立夏节气,正值小麦扬花授粉期,一场雨水不期而至。兴平市马嵬街道礼道村党支部书记杨雷撑着雨伞、身着迷彩服和胶鞋,正在田间地头仔细查看小麦长势。

“就怕雨水把花粉打落,影响授粉,另外,空气中湿度增加,容易诱发小麦赤霉病。”曾经因此吃过亏,杨雷格外关注这段时间的天气变化。从当初的“门外汉”到如今的“老把式”,38岁的杨雷是村里为数不多的职业农民。

杨雷此番回乡种麦,还要从村上老支书的一个电话说起。2018年,村委会换届,年轻党员少,老支书便想到了杨雷。杨雷自2008年从部队复员后,先在省内外务工,后来,又自主创业搞水果批发,赚了些钱,是村上大家公认的“能行人”。

“母亲年事已高,需要照顾,媳妇带俩娃已经很辛苦了。”对于杨雷来说,老支书的这个电话正是促使他回乡的良机。通过选举,杨雷成了村上的党支部书记。

礼道村有2095人,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务农者年龄偏大,人均超过60岁,村里的撂荒地较多。熟悉村情后,杨雷上任后的“头把火”,从流转土地种小麦开始。“你先把咱自家的7亩地种好再说。”土地还未流转,杨雷就被母亲浇了盆冷水。“咱家那点地就是多费点心思的事么。”软磨硬泡下,母亲勉强同意杨雷流转土地。

刚做通母亲的思想工作,没想到乡亲们也纷纷表示了疑虑:“你是年轻人,农活都没做过,让人咋放心把地交到你手中?”面对村民们的质疑,杨雷回应:“谁天生会走路,不会咱能学嘛。”

经过多次走访沟通,他按照村民要求提前支付土地承包费用,并在合同中承诺,“不管种粮、种菜,绝不糊弄大家”,从而打消了村民的疑虑。

2018年,杨雷流转土地50亩,首次尝试种小麦,但收割时亩产量只有600斤,别的村小麦亩产量都在1200斤。一算账,除去各项成本,没挣钱不说,还倒贴了万余元。

首战失利并没有挫伤杨雷的种粮热情。他专门去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进修,学成归来后,杨雷仔细分析了自己失败的原因:播种不均匀、苗过于稀疏、经验不足田间管理不到位、种子质量不高……种种原因导致小麦产量偏低。此后的日子,他一边学习一边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种粮知识。

2020年,杨雷购买优质种子,采用机器调播,小麦亩产终于过千斤。那一年,小麦收购价每斤1.32元,50亩地纯收益3万多元。

“这事能做。”尝到甜头,2021年,杨雷将小麦种植面积扩至200亩,并成立了兴平梦璐孟祥种植家庭农场。

刚赚了些钱,杨雷又瞄上了新商机。听说红辣椒一斤批发价2.7元,他尝试种了10亩。7月播种、栽秧苗,等辣子收获之时,已是市场辣椒过剩之季,低价出售客商都不乐意,这一次尝试让他损失4万多元。

“经济作物虽然利润可观,但风险太大,不如种麦子稳当。”彻底放弃新想法的杨雷又回到了“老路”上。2022年,他给撂荒地上鸡粪、羊粪等有机肥料,把地养壮,给小麦喷洒叶面肥提质增效。这一年,小麦亩产达到1300斤,纯收益7万多元。

“这个村支书,靠谱!”从当初的“碎娃”到如今的“小杨支书”,他日渐得到大家认可,越来越多的村民愿意把自己的土地交给杨雷耕种。

眼下既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期,也是赤霉病、条锈病等重大病虫害集中发生期。“街道农业办的工作人员经常来村里,给大家提供政策上的宣讲和技术上的指导,并免费提供药剂。政府还按照每亩地4.5元的标准发放了‘一喷三防’补助,让我们的种粮信心更足了。”杨雷告诉记者。

作为村上的致富带头人,目前他的家庭农场小麦种植面积已经达到300亩,是马嵬街道规模最大的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的家庭农场。

礼道村现有耕地4100亩,以前村民以种植苹果、鲜桃、酥梨等经济作物为主。由于水果价格不稳定,如今在杨雷的带动下,部分村民已放弃水果改种粮食。

杨雷说,他想进一步整合土地资源,动员村民以土地入股,以收租、分红的方式壮大村集体经济。

“很快就要进入小麦的收割期,今年一定会是个好光景。”杨雷信心满满。

(通讯员  李石  王楠)

(责任编辑:张优美  审核签发:韩芳)

—— 海报轮播 ——

热点新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