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秦都区育英幼儿园“424N”国培案例荣登国家级成果平台

2025年03月24日 10:43:10 | 来源:咸阳视听网
|

《看咸阳》讯:根据《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教师函〔2021〕4号)和《关于做好2023年“国培计划”总结工作的函》(国培办〔2024〕1号)的部署要求,为推广“国培计划”优秀经验,“国培计划”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开展了2023年典型案例征集工作。经省级推荐与专家遴选,咸阳市秦都区育英幼儿园的《“424N”模式:以任务驱动为抓手,聚焦骨干教师成长》案例脱颖而出,被评为优秀典型案例,并通过“微言国培”公众号发布,供全国教育系统学习参考。

案例概要

2023年10月,咸阳市秦都区育英幼儿园在承担陕西省“国培计划”陕西省农村市县级幼儿园骨干教师访名校浸润式培训项目中,立足教师的发展需求和实际,以“聚焦质量·专业赋能· 精准领航·共享共生”为项目宗旨,实施“424+N”培训模式,科学谋划,有重点、有计划地组织参训教师开展浸润式实践活动,更新教师科学保教理念,丰富教育教学组织方式和策略,转变教育行为,提升教育能力,带动陕西省市县级幼儿园发展,并在其区域内发挥示范作用。

“424+N”培训模式架构图

主要做法

(一)训前任务:需求调研——明确培训目标

坚持“按需施教、学用结合”的原则,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广泛深入的前期问卷调研,了解参训教师实际工作水平、个人发展需求和困惑,根据调研结果,完善培训方案,问诊把脉,及时调整培训课程设置,精心设计任务清单,来检验参训教师研修的质量和效果。

(二)训中任务:浸润提升——解决实际问题

明确的学习任务驱动,有助于参训教师积极参与到培训活动中来。构建学习共同体,以浸润式理念为指导,通过课程建设、幼儿游戏、区域活动、领域教学等指向问题的解决,增强跟岗实践,通过“沟通内容—深入观察—分析问题—研讨策略”,提升实践能力,解决学员实际问题。

(三)训后任务:返岗实践——改进保教行为

学员返回工作岗位后,按照任务驱动,认真分析园所问题症结,有的放矢的开展各项优化、调整活动,如:梳理一日教师工作流程、返岗二次培训,努力将培训成果转化为创新性工作实践,充分发挥了“种子”教师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头作用。通过自身专业行为的变化来带动身边的同仁,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不断提升与蜕变。

(四)线上跟踪: 在线研修——建立长效机制

本次培训参训教师为县级骨干教师,具有一定专业素养,为确保参训教师实现专业成长,我园充分发挥省级学科带头人、省级教学能手优势,由“三级三类”骨干梯队教师构成导师团队,实行全员“导师制”确保每位参训学员学习效果。在线上网络研修中,通过“菜单式”的方式为学员选择优秀的内容进行线上研修,共同探讨。同时,以国培为契机,建立长效的培养机制,以名师工作室为依托,坚持“坊、室”联动,构建学习成长共同体,为学员的终身学习发展提供平台。利用工作群,对参训教师提交的课程、案例等资料进行指导,对存在问题进行后续跟踪调整,使平台成为教师们继续学习、交流研讨、共享优质资源的加油站。

创新做法

(一)立足实践,形成培训视角“多方位”

本项目承办方育英幼儿园与育英名桥幼儿园共系一所“一长执两园”的公办幼儿园,并由同一管理团队进行全方位管理,在办学规模、园所环境以及家长群体方面均有所不同,双园区联动的培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让参培学员得到针对性的学习。依托两园所的教学一线,立足参训学员跟岗实践,让一线教师、管理者、幼儿、学员均能成为培训者。

(二)聚焦核心,力推理论实操“全渗透”

本项目在课程安排上实现两个突破:一是改变“一个专家讲半天”的模式,特出重点难点,将讲座与实践融合。如领域教学中将模拟课堂与专家授课结合,二次磨课,同课异构。真正做到现学现用,学以致用。二是改变“一个专家一个专题”的讲实操模式,深入一线,亲自看、亲身做。如围绕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我们既邀请了全体学员分别走进传统区域游戏及“儿童城市”,让学员以幼儿的身份参与,更能立足儿童本位。

(三)强化技能,践行参与学习“新体验”

八天以来,节奏紧张、学习辛苦一直是参训学员的内心感受,但是很充实。如何让学员在学有所得、学有所思的基础上,做到学有所乐,不断保持学习的激情和动力,这也是本项目关注的问题。本项目穿插了“非洲鼓”“手工制作”“陶泥”“魔方”等课程,让学员在身心放松、劳动体验中感受不一样的培训。调研显示,这些穿插其间的课程内容,让“学习”与“休息”交相辉映,给学员带来了新奇而又难忘的研修体验。

实施成效

(一)规范保育工作实践

在集中培训阶段,让参训学员班级跟岗,让学员实地观摩在规范的一日作息下的各活动开展注意细节,如外出活动隔汗巾的使用、餐前消毒、班级教师各个环节配合,感受其专业性的同时让参训学员参与进来,规范其行为、学习其精髓。

(二)提高课程实施能力

首先理论赋能教师,让我们的专家团队为参训教师进行理论的培训,通过“导师制”分领域“浸入式 ”感知,通过导师“示范课”打样,通过参训教师“影子课”达到课程实施的全面提升。通过开展名校访学、文化研学、名师引领、主题沙龙等形式,提升骨干教师的教育教学综合实践能力。

(三)提升师德专业素养

强化师德师风教育,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师德修养的培训尤为重要,我们不仅请西安文理的舒荣教授进行《认同基础上的师德建构》专题讲座。同时,开通每天早晚七点的“晨诵暮吟”和每节课前“习语润师”栏目,为参训教师积极搭建“线上+线下”交流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及网络研修课程,涵养教师师德。

典型经验

在“424N”模式下,聚焦渗透式培训实施过程,对项目经验进行总结凝练,项目经验涵盖以下六个层面:

(一)课程设置科学化

为提高培训实效,满足老师的个性化需求,特创新培训形式,实行“菜单式”培训。根据训前调研结果,聚焦培训“需求化、精准化、实践化”,制定课程“菜单”。内容涵盖一线保教实践经验、主题课程建设、聚焦行为观察、指南理解、教师基本功体验等,学员们根据实际需求,自主报名,选择研修内容,提高学员自主性,确保精准施训。

(二)互动设计人本化

针对在线培训中的专题讲座活动,项目设计形式丰富的互动活动,变“控制课堂”为“开放课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促进教师有效参与、丰富体验、深度思考。通过主题研讨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组织、班本课程、区域材料投放与优化、户外体育游戏活动等,氛围轻松活跃,学员们结合经验和困惑畅所欲言,收获颇丰。

(三)评价设计多元化

基于技术支持下对多角色全过程的研修数据收集,项目采用多元评价方式,融合表现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构建以评促学评价理念,建立完善评价反馈机制,助力教师深度学习。注重参训学员的评价,在课程、讲师、导师、课程、浸润等各个角度让学员及时的进行评价,了解其需求,及时调整。学员为我园录制的反馈视频和后期的问卷反馈体现出评价的多元化及评价本身价值,为后期提升培训质量做好铺垫。

(四)成果产出任务化

本次培训我们注重培训成果的输出,集中培训过程中每个小组完成简报、每人参与“习语润师”“晨诵暮吟”“话说师德”活动等,对多重任务进行角色设计,并基于阶段划分任务拆解。在保证考核任务与现实工作高度相关的同时,减少参训教师完成任务的时间成本、降低参训教师的研修压力。将集中培训的知识和成果结合起来,确保参培学员的学习质量,返岗后能学以致用更好的服务一线。

(五)资源迭代高效化

在注重成果的同时,我们利用多媒体手段,将各种成果进行转化,让成果在学员平台和资源库进行共享,为学员们复盘和进一步学习奠定了物质基础。在专业研修平台的有力支持下,项目可以形成成熟的资源迭代机制,针对生成性资源开展常态化收集筛选、打磨优化,并将优秀案例资源及时补充至课程资源库,有效保证在线培训课程资源的前沿性、丰富性。

(六) 培训管理精心化

本国培项目成立管理团队,从前期的各项准备、问卷调研、课程设置、学员联络、欢迎仪式,集中培训的全程跟班服务,以及返岗后的追踪指导,让学员有“回家”和“不舍”的情感,过程中安排的课前领读、主持,让参训学员成为课堂的引导者,充分调动所有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同时体现育英团队对细节的精心和用心。

推广价值

(一)可操作性强。每一个环节目标明确,可以落到实处。充分利用了名师名园资源和优秀学员资源,形成了很好的研课交流范本。

(二)可移植性强。“424N”的培训模式,通过任务驱动、观摩学习、体验分享、专家引领体现了行动研究参与式的特点。此模式将被培训者置于行动学习的大背景中,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是一种具有实效的培训模式。很多环节可以直接复制和借鉴。

(三)可示范性强。为各地培养了种子,这些种子必将在返岗后起到很好的传帮带作用,充分延伸我们的培训成果,为各地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去践行,起到国培“传帮带”的作用。

本次项目培训,基于“424N”模式的渗透式培训实践与探索,帮助陕西省培养了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骨干教师,形成了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整进推进新模式,受到了参训教师的高度认可,普遍反映这种“任务驱动式”的实践活动“形式多样重实效,内容全面接地气”,真正体现了国培的价值意义。

(责编:高心怡 审核:韩芳 签发:吕骥)



热点新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