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习近平总书记把人民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常常会深入基层体察民情、倾听民意,生动诠释了大国领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理念,映射出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幸福而奋斗。心中装着百姓,手中握有真理,脚踏人间正道,我们信心十足、力量十足。”
心之所向、行之所至,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民心连着民生、民生彰显初心,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纵观党的逾百年奋斗历程,党的一切工作的中心和重心都是依靠人民、围绕人民、为了人民,在任何时候都心系人民、为人民服务,否则就会失去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灵魂和精髓。“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发展兴盛、社会的和谐幸福,最终是要体现在民生福祉上。民生说到底就是人的生存发展问题,只有保障好人的生存发展问题,人民群众才能安居乐业、美满幸福。
自强自信、守正创新,走好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随着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为了今后“三农”工作的重心所在。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将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着力提高生产力、优化生产关系、创新生产方式,重点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打通城乡循环的梗阻和堵点,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上了大台阶,农村民生显著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踔厉奋进、笃行不怠,向着幸福美好生活阔步前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着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自胜者强、自强者胜,2021年,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创造了人类史上的奇迹。梦在前方、路在脚下,2022年,中国共产党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交织影响的严峻考验下,继续奔向“幸福美好生活”。奋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唯有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方能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幸福源自奋斗,苦难创造辉煌。循着先辈足迹,唯有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负责,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创造幸福美好生活,方能凝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向着共同富裕的美好图景阔步前进。
(来源:咸阳党建)
(责任编辑:张优美 审核签发:苏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