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态】改革开放40年,咸阳三原大盘村,从“面子”美到了“里子”

2019年01月10日 17:06:13 | 来源:咸阳视听网
|

幸福是什么?

幸福就是住在宽敞明亮的房子里

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脸上洋溢着笑容

……

改革开放40年

三原县嵯峨镇大盘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让群众收获了从“面子”到“里子”的幸福感


房子、路子、车子见证“面子”发展

大盘村坐落在三原县西北60里处的嵯峨山下,2002年之前,全村95%的群众居住在沟壑中的窑洞里。60岁的村民寇新平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感慨万千:“每逢下大雨,我们都不敢睡觉,就怕有个啥意外。”2017年,大盘村与小盘、官庄、杨家山合并,组成全新的大盘村,由22个村民小组组成,共有2640人。

2002年,大盘村开始陆续搬迁。从昏暗的土窑洞到宽敞明亮的砖瓦房,再也不担心刮风下雨;从随时停电、吃水靠拉到灯火通明、家家都有自来水,全新的生活方式提高了村民生活水平。

要想富,先修路。2008年,大盘村开始基础设施建设;2017年,宽5米、总长6公里、投资300多万元的水泥路全部铺设完毕。今年69岁的李金有每天都会在村里溜达锻炼身体。提及道路变化,他回忆说:“1983年临近春节的那场大雪,使得全村封路,无法赶集买年货。现在好了,路修好了,不怕下雨下雪,方便得很。”

车子越跑越快跑出幸福轨迹。2010年,村民李树良买了一辆面包车,这是全村的第一辆私家车。8年时间,全村的私家车达到了30余辆。从二八自行车、电动车再到私家车,从架子车、三轮车再到旋耕机等,车轮越跑越快,印证村民幸福生活的轨迹。


产业、书屋、娱乐积淀“里子”厚度

产业发展助力脱贫。走进嵯峨山李建平生态土鸡合作社,贫困户姚广文正在鸡舍里忙碌着。遭遇生病、离婚等家庭变故后,在政府的帮扶下,他以5000元的扶贫专项资金入股该合作社,并在合作社打工。除了年底分红外,他还有每个月600元的收入。

要脱贫,产业发展是关键。大盘村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广核桃、花椒、苹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现在,全村种植核桃5000亩,年收入约300万元;苹果500亩,年收入约50万元;花椒3000亩,年收入约200万元。村民收入有了大幅度提高。依托嵯峨山旅游资源和“洪杨路”的便利交通,大盘村积极发展农家乐,经过几年的摸索,已从简单的农家饮食发展到以吃饭、住宿、休闲、娱乐等一体的特色产业,年产值营业额300万元以上。

智慧书屋“传经送宝”。农业科技、种植养殖、医疗健康……10000余本的书籍整齐有序地放在大盘村4个农家书屋里。自2009年建设开放以来,村民的借阅次数也从以前的极少次到现在的每月300余次。64岁的蔡克营就是资深读者,一有空他就会来书屋。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他说,现在有这样的好机会,他很珍惜。“通过看书,也掌握了很多养殖常识。”蔡克营说。

文娱活动丰富精神生活。文明习惯是基础,文化活动是载体。秧歌舞起来、广场舞跳起来……傍晚时分,大盘村村委会广场热闹非凡。忙完了一天的活计,姚爱茹都会和姐妹们在这里欢聚。打开音响,跟着节奏,她们尽情跳起来。

今年55岁的姚爱茹是村里的能行人,开商店、办农家乐,样样在行。日子富了,空闲时间多了,看书、跳广场舞丰富了她们的精神生活。“以前吃饱穿暖就是幸福,现在生活好了,精神上也要有追求,从内到外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姚爱茹说。

改革开放40年来,大盘村取得令人惊喜的进步。先后荣获“省级卫生村”“先进党支部”“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看着村子日新月异的变化,村党支部书记蔡小红倍感欣慰。谈及未来发展,蔡小红信心满满地说:“现如今,各项惠民利农政策落地生根。村民的钱袋子鼓了,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发展林下经济和旅游产业,带领乡亲们趟出更多的致富路子。”

(特约通讯员 报道)


热点新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