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逢年终岁尾时,又到一年盘点季。今年,咸阳市旬邑县落细落实、用好用活“三项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创造了令人目不暇接的新亮点,助推各项工作任务出色完成。“三项机制”已成为该县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强心剂”、新时代追赶超越的“动力源”。
“鼓励激励”,让能干事、会干事者得重用
“感谢组织的认可,‘三项机制’让我更加坚信,只要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扎实肯干,做出成绩,就一定会得到组织认可!”该县人才交流中心主任张安民多年来,一直在县人事局人才交流中心工作,他任劳任怨,吃苦奉献,赢得了领导同事的一致认可。今年9月份,他被提名为副科级人选。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如何激发广大干部队伍的积极性和上进心,营造风清气正、人心思进的政治生态环境,该县充分充分运用好“三项机制”这把利器,打造了一支能征善战的“旬邑铁军”队伍。县委组织部将追赶超越、“三项机制”、目标责任考核组成一个闭环持续推进,通过抓好定准定实、考准考实、用准用实三个环节推进“三项机制”落地生根,在推动县域发展追赶超越发展中树起能者上、庸者让、干者容、劣者汰的鲜明导向,激励了干部担当作为,汇聚起了各领域追赶超越的磅礴力量。目前在全县干部队伍中,“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的氛围更加浓厚。
“容错纠错”,让想干事、敢干事者弃顾虑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干部在干事创业的探索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失误或差错,只有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才能让奋力追赶超越的干部去除心理负担,才能让他们抛却顾虑,增添干事创业的活力。”该县县委书记高玉峰在全县贯彻落实“三项机制”动员会上的讲话掷地有声。
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表明,洗碗多的人打破碗的几率就高,而少洗碗或者从不洗碗的人则明哲保身。如何破除这种“洗碗效应”?如何让干部吃苦不吃亏,流汗不流泪,辛苦不“心苦”?为此,该县明确了容错纠错适用对象、容错情形、认定程序等,严格区分“失误与失职、敢为与乱为、负责与懈怠、为公与为私”的界限,做到科学“界错”、提前“防错”、主动“容错”,最大程度地消除党员干部在面对发展新形势,因经验缺乏、瞻前顾后不敢担当的心理,营造出“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浓厚氛围,真正为想干事、敢干事的干部撑腰鼓劲,主持公道,确保不让每一名大胆创新者“受委屈”,也不让每一名浑水摸鱼者“钻空子”,真正做到不让“双面人”得逞、让“老实人”吃亏。
“能上能下”,让“白吃干饭”、混日子者“丢帽子”
“客观地说,我们的干部是有干事创业的雄心壮志,但一些干部总是产生担心犯错误、担心失误的思想顾虑,有时甚至会畏首畏尾、投鼠忌器。这些不必多虑,只要是为了工作、为了发展,心怀对事业的敬畏之心,就应该大胆去干去闯。”该县县长王旭多次在全县干部大会上为党员干部鼓劲。2018年,旬邑县运用“三项机制”对2名业绩不佳、能力不强、工作任务不能很好完成的中层干部进行了降职处理。县卫生系统通过公开竞聘、民主测评和组织考察,把一名不称职的护士长降为普通工作人员。另有两名医务工作者因工作业绩不突出,作风不扎实调整到基层卫生院工作。目前,全县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充分运用“三项机制”的杠杆作用,形成了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呈现出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的浓厚干事创业氛围。
人叫人干人不干,机制调动千千万。据该县县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旬邑县为持续推进“三项机制”落小落常、落细落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县上围绕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全民教育、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强化干部日常动态考核,使全县上下呈现出真抓实干,担当作为,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生动局面。据了解,2018年,该县已运用新修订的“三项机制”鼓励激励机制提拔重用55人,容错纠错2人、“能下”调整科级干部2人。
(特约通讯员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