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自从咸阳市精准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以来,一大批优秀干部从机关单位走出去,深入农村基层一线,怀着满腔热情奔波在田间地头。彬州市医保办副主任孙金钟就是其中一员,他来到义门镇柴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
孙金钟今年48岁,北极镇白堡村人,200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9年12月调入医保办工作。孙金钟在市医保办工作期间,获得的荣誉数不胜数,他连续5年被单位评为“先进个人”,2016年、2017年两次被市委、市政府评为“优秀扶贫驻村工作队员”,2017年所在驻村临时党小组被咸阳市委组织部评为“优秀临时党支部”、所在驻村工作队荣获市政府扶贫考核第一名;2018年10月他本人又被陕西省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评为“优秀驻村工作队员”。
深入村组精准摸底
2017年4月,初到柴村的孙金钟对这里的情况并不熟悉,但他知道,驻村帮扶只有真正蹲下来、驻进来,工作才能靠得住、帮得上。他要求单位为工作队购置了锅碗瓢盆、案板灶具,并主动承担起“灶夫”工作。吃住问题解决了,孙金钟的第一项工作就是组织队员学习,学习精准识别和精准退出政策要求,学习移民搬迁扶贫、健康救助扶贫、教育资助扶贫等“八个一批”扶贫政策,做到教人先教己,人知己先知。白天,孙金钟跟班学习村委会班子各项工作,熟悉“两委会”整体情况,详细了解村情、民情。傍晚,他主动向村民聊天的“人事窝”边凑,递烟敬茶,主动介绍自己,说明自己的身份、来的目的、住的地方、电话号码等。很快就有几个村民和他攀谈起来,他借机邀请村民没事来他住的地方“谝闲传”。在做饭的时候,有时候他把自己买的蔬菜、鸡蛋送给附近的村民,有时候还刻意去村民家借个磨刀石、拖把等工具,一来二往村里的人都知道村上来了工作队,在哪里住着。到了晚上,便有村民来到孙金钟的住处反映情况,凡是找他说问题的,他都会做出详细记录,第二天及时和村两委会沟通协商,积极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帮贫先要知贫,为了精准识别,他把从村民“谝闲传”中了解的信息,带领队员亲自入户进行核实情况。对村上干部介绍的初选贫困户的基本情况,他笑而不语,信一半疑一半,非要做到眼见为实,一户户摸家底、问收入。对于个别不在村上的贫困户,他就通过电话联系,不管多远,都要亲自见到贫困户,将情况当面核实清楚。经过多天的逐户摸排调查,他严格按照省级贫困线标准,以“九条红线”为准绳,做到不漏一户、不少一人。2017年5月16日,经过全村贫困户精准识别数据大清洗和大调整,认定建档立卡贫困户38户、131人。其中,2016年底脱贫户10户、31人,2017年贫困户28户、100人。
据了解,孙金钟很注重细节,为建立健全贫困系统信息,维护数据的准确性和严肃性,他将数据清洗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资料进行归纳整理,认真做好痕迹留存。对农户签字、会议记录等做到真实准确,不弄虚作假。并要求和指导工作队员按照精准识别的先后过程对所有资料进行编排,进行科目下子科目分类归属并逐类编号,共设置十个大科目分类装盒。资料盒正面和侧面统一贴上资料标识,做到基础资料井然有序。他主导的“柴村资料”模式受到了市、镇领导的肯定,义门镇政府组织其它村相关人员到柴村进行了观摩学习,柴村在市级考核验收中也获得好评。
依据实际精准施策
孙金钟认为,帮扶工作首先要明晰帮扶思路、制定帮扶规划。必须在了解村情村貌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规划。他走访后了解到,全村由三个自然村组成,每个自然村分属两个村民小组。6个村民小组共有村民455户、1595人。其中邵塬自然村通组路泥泞难行,村民出行极为不便。河滩自然村虽说在泾河岸边,有“彬州梨园基地”的美誉,但由于管护不力,实则发展缓慢。王家塬自然村村民素有种植中药材柴胡的习惯。孙金钟认真分析村情后,组织召开群众代表会议,充分征询村民意见,制定了《柴村脱贫攻坚三年规划》,以彬州梨高接换头和花椒建园为长期产业,以发展柴胡种植和能繁母猪养殖为短期产业,整修通组道路,提倡新文化新风尚,通过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文化中心创建的帮扶模式,推动村级经济和环境大提升。并针对贫困户致贫原因和家庭成员劳动力情况,制定《贫困户分户包扶措施》。以村情制定规划,以规划制定计划,以计划确定措施,做到精准施策。
落实措施真抓实干
扶贫工作搞得好不好,关键看扶贫措施实不实。孙金钟始终把落实扶贫措施当做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来抓。通过移民搬迁扶贫政策,在义门镇街道集中安置22户、83人(其中包括兜底户4户9人),改善了他们的居住环境。为36名贫困户申请办理了大病慢病救助卡,为22名学生落实困难补助金17750元。解决了28人转移就业和3人公益性岗位就业。通过社会兜底保障,为7户12人解决了基本生活保障。争取扶贫专项资金19万元,为38户贫困户在康泰养殖专业合作社托养38头能繁母猪进行分红,年贫困户增加经济收入800元;争取扶贫专项资金9万元,发展300亩花椒种植,实现贫困户全覆盖。
争资金、跑项目。孙金钟主动向单位领导进行汇报,争取单位扶贫资金7万元,对有劳动力的贫困户,种植柴胡每亩补助300元。为了把彬州梨作为村级长期支柱产业,他不厌其烦地多次协调县果业局、林业局对80亩彬州梨进行评估调研,筹划立项进行“高接换头”改良。同时,为了对柴村四五组通组的2.7公里土路实施水泥硬化,他带领村两委会人员跑到交通部门沟通协调,终于争取立项资金195万元,使四五组村民最终告别了泥泞土路,走上了干净宽敞的水泥路。
全心全意为民解忧
孙金钟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想方设法帮助贫困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难题。
王春民是柴村的兜底户,一家四口人都有智力缺陷,生活都很难自理,在了解到他们一家还是借住别人的房子、几年了连电都没有时。孙金钟心里很不是滋味,在和村委会商量后,决定由村委会出资为这家建起了彩钢房并通上了水电,极大地改善了他们一家的生活环境。在生活上,孙金钟也是隔段时间就给王春民家送来米面油,能帮则帮。
69岁的王占良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由于年岁已大加之身体上也有残疾,他平时和老伴相依为命,生活很是拮据。以前一直住在柴村山沟下的窑洞里,安全根本得不到保障。孙金钟在了解到情况之后,结合扶贫政策,将他们纳入移民搬迁户,解决了他们一家的住房问题。想要过好日子还要长远考虑,孙金钟鼓励王占良种植果园,并送给他化肥,给他讲授果树种植知识。现在王占良全家都已经迁入了义门镇移民搬迁小区,政府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也让王占良有了工作,每月还有600元的固定收入,他们现在的日子是越过越好。
孙金钟心系群众,俨然已成为了地地道道的柴村人。好心的村民为工作队送来了自家产的蔬菜、水果、鸡蛋,尽管他一再拒绝,但还是挡不住群众的热情。村里停电了,做不了午饭,邻居主动点燃自家锅台,让他们做饭。看着村民让出自家的灶房和送来的东西,孙金钟也打心眼里高兴。“你以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群众才会真心实意地相信你,只有付出真心才能收获真情,只有把贫困群众当亲人才能赢得贫困群众的心”孙金钟说道。
(据今日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