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

【我所经历的扶贫故事之一百二十】刘崇:巾帼从未逊须眉 扶贫路上绽芳华

2020年11月12日 10:07:47 | 来源:咸阳视听网
|

扶贫,不能光看眼下的辛苦和困难,要有攻城拔寨的斗志和逐梦远方的韧劲。”这是2014年陕西省选调生刘崇写在日志本,更刻在心头的一句话。从2017年负责独李镇扶贫工作以来到如今分管大程镇的扶贫工作,由镇长助理到副镇长角色的转变,让她工作更为脚踏实地,她深知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唯其艰难才更显勇毅,唯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在精准扶贫的道路上,她用诚挚为民的初心追求着别样的“诗和远方”。

垒实一道保障墙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只有让政策落地结果,全面脱贫的蓝图才不会成为‘画饼’”。今年以来,她始终沿着‘三排查三清零’的路线图,围绕各类问题反馈,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持续强化“八个一批”政策落实。下发周任务清单,当好“指挥官”,阵地关口前移到村,两周一遍访,查看资料,增强软实力,听取汇报,力促“一口清”,随机入户,现场解难题。

在她的带领下,今年以来,共投资274.5万元完成6个村道路硬化5.584公里,投资18.8万元打机电井2眼,新增疫情防控公益性岗位24个、特设专岗2个、公益专岗3个。“三排查三清零”认领10个方面22类具体问题,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国家成效考核认领8个方面18类具体问题,均按照要求整改,并长期坚持。目前,该镇贫困户已全部入住安全住房,均享受签约医生服务,符合条件的全部纳入兜底保障范围,贫困生全部享受教育资助。实现了吃穿不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的基本保障。

蹚出一条产业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构建起可造血、可持续增收的产业,才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任职以来,她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因户制宜的发展原则,致力于探索适合镇情村情的产业发展模式。结合自然环境特点和水利设施完善等优势,以实施乡村振兴为出发点,以抓好生态特色产业为着力点,摸索出一条“党支部+N+贫困户”的“三链”模式。

建立等桥康博佳禾、西张祥泰葡萄、东刘天麒果业、大程民村乐源、吴家安荣蔬菜5个产业扶贫基地,全镇203户贫困户借力86.2万元产业扶贫资金入股扶贫基地,每户每年分红300-700元。投资165.6万元建设27座共238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用“屋顶上的电存折”实现全镇203户贫困户全覆盖式入股分红,每户每年净收益约1300元。依托企业培育建成东刘村白皮松产业园,占地540余亩,总投资500万元,通过土地流转和进园务工的方式让白皮松成为群众增收的“致富树”。

造活一批“干”细胞

“脱贫攻坚工作中,只有抓住了‘志智双扶’的精神龙头,才能有效治疗‘软骨病’,用‘富脑袋’带动‘富口袋’”。攻坚战打响以来,针对出现的“宁愿苦熬,不愿苦干”、 “习惯穷、争当穷、无奈穷”等思想顽疾,她提出“扶志扶智六个一”的破题思路,建立正向激励机制,送志气、送信心、送知识、送技术,有效推动贫困群众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思想转变。

树立大棚达人惠社教、养猪能手殷海龙等脱贫典型,村村宣讲,唱响主弦律,激发新动能,不断钉牢“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的信念。设立爱心超市,推行“日用品积分兑换制”,比政策知晓、比卫生清洁、比致富收入、比互助和谐,用小积分换来幸福感、参与感,实现精神与物质挂钩,扶志与扶贫互促。大力宣传就业培训政策,累计102人参加了专业技术培训,掌握知识技能,拓宽就业门路,增强致富能力。近期,13人报名参加县校合作培训,力争实现“一次培训,终身受益”。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也是最客观的见证者。三年扶贫路,她用躬身笃行、宵衣旰食的实际行动诠释着选调生的责任担当和党员干部的为民情怀。目前,大程镇已脱贫440户1543人,三个贫困村全部摘帽,正以“指导+服务”持续叠加发力的干劲,确保用“清零+见底”的成效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看咸阳》通讯员  刘崇 )

热点新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