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咸阳》讯:“李书记,你为咱办了件大好事呀,我们腿脚都不方便,取水很困难,这下接通了自来水,就省事多了。”在昭仁街道杏坡村幸福院居住的几个残疾人拉着第一书记李永朋的手高兴地说。李永朋是长武县发改局干部,从2017年至今,一直担任驻村扶贫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他积极带领干部群众发展产业、落实政策、服务群众,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多次被县委、县政府评为“驻村扶贫工作标兵”。他在走访时了解到有个别农户及村几处幸福院群众虽然能保证集中供水,但是自来水未入户,对于居住人员多为老人、残疾人的幸福院来说用水极不方便,这成了他心里的头等大事,他一方面争取资金,一方面跑水利部门联系施工计划,通过努力,10天内就为群众户内接通了自来水。
和李永朋一样,高永强是相公镇龙头村的第一书记,提起他,大家都赞不绝口。村上的新居民点没有路灯,群众夜间出行不便,他争取单位资金安装了45盏太阳能路灯,又动员社会力量捐赠45盏。去年8月底,90盏路灯覆盖了六个村民小组,群众告别了晚上出行“晴天靠月亮、阴天靠手电”的历史。“今年六一节,高书记自费为我们学校捐赠了60本图书,都是学生喜欢看的”村小学的王永辉校长说。曹阳兄弟俩是建档立卡户学生,学习上贪玩不认真,父亲又常年在外打工,高永强和帮扶干部就经常入户给他们辅导功课,现在,这两个孩子学习进步很大,状态有了明显变化。
亭口镇冢丰村地处偏远,两年前,县林业站干部陈晶来到这里担任第一书记时,村上网络不通,手机信号差,经常是打个电话满村跑着找信号,上网还得跑到6公里以外的甘肃省邵寨镇,再加上部分群众吃水比较困难。他了解情况后,积极争取资金,协调上级相关部门实地勘察,几个月后,就为村上建起了网络信号塔,还新建了一座水塔。如今,群众吃水难的问题已彻底解决,足不出户就能使用宽带网络,他还教会了老年人使用微信、网上购物。“我母亲病危住院,多亏陈书记筹集捐款、帮忙申请救助,我们家才躲过了这一劫”这是贫困户李海霞的女儿发自肺腑的感激,也是陈晶继续扎根乡村、服务群众的动力。
一份责任、一种担当,一份坚守、一种使命。一个个第一书记用平凡的小事改变着乡村面貌,托起了贫困群众的致富梦想,打通了党和群众的连心桥,凝聚成强大的脱贫攻坚合力。自脱贫摘帽后,长武县始终坚持力量不减、队伍不撤、人员不散,按照“优中选精、强中选锐”的原则,把锻造素能兼优的驻村帮扶“铁军”作为全面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战的核心兵团,把能力突出、敢于担当、群众认可的优秀干部选派到脱贫攻坚一线,坚持教育、培训、述职、考核制度化、常态化,着力打造一支冲锋一线、奉献一线的扶贫“铁军”,巩固提升脱贫成效。
在此基础上,对扶贫干部政治上关心、生活上关怀、待遇上保障,注重激发、保护和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近年来,全县共有83名扶贫一线干部被提拔重用;去年,80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受到过省市县各级表彰奖励。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工作经费足额保障,落实了驻村干部生活、交通及通讯补贴,每年组织一次体检、购买一份人身意外保险。同时,开设“扶贫故事”专栏,大力宣传扶贫干部暖心故事,树立鲜明的舆论导向。这些举措,为驻村干部“下得去、守得住、干得好、有成效”解除了后顾之忧,激发了扶贫干部担当作为的工作热情,为基础设施建设、干群关系、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看咸阳》通讯员 郭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