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

【我所经历的扶贫故事之九十六 】贾安娜:扶贫智中取   有志必脱贫

2020年10月26日 11:28:03 | 来源:咸阳视听网
|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决战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的伟大历程中,有很多感人至深、可歌可泣的故事,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讲一讲我所经历的脱贫故事。       

我所在的兴平市审计局对口帮扶侯村,该村有贫困户15户,张二元就是其中一名低保户。至今,我仍记得我第一次走进他家家时的场景——一家五口人蜗居在两间破败不堪的土房中,墙皮大面积脱落,墙体上出现的一指宽的裂缝让人不禁揪心它随时都会坍塌和倾倒。相比于城市里高楼大厦的温暖安逸,眼前的这一幕让我久久不能平静。我无法想象,在城乡一体化推进的今天,在我们身居广厦、吃住无忧的时候,我们的贫困乡亲,竟依然过着家徒四壁、吃住堪忧的艰苦生活——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的困顿和无望让人揪心、让人心疼、让人难过。

是什么造成了眼前的这一切?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帮助这些困难群众?想通之后,我打算为贫困户做一点事情,回到单位,我便开始积极联系身边的同事和亲朋好友,组织大家捐款捐物。我本以为有了这些,会带动贫困户的积极性,可当我将物品送到贫困户手中时,他们依然缺乏积极生活的动力,没有脱贫的主观愿望。我想,这样的帮扶是不能彻底改变贫困群众现状的,也不能为他们带来长久的发展。 脱贫帮扶如果仅仅是伸出手给钱给物,就根本无法帮助群众彻底摆脱贫困,也绝不是巩固脱贫成果的长久之计。

输血不是治标之本,造血才是制胜法宝。扶贫,宗旨在扶志,重点在扶智。只要从志向上坚定脱贫的信心,在智力上提高摆脱贫困的能力,就能在行动上真正站起来,依靠自身的力量,彻底脱掉贫困的帽子。

前面提到的张二元,家中5口人中有3人智力残疾,为了照顾身患疾病的妻子和哥哥们,他无法外出劳动,自然也没有了稳定的收入。考虑到他的实际情况,我局驻村扶贫工作队为他申请了公益性岗位,让他在村里担任环境卫生整治员。在家门口就有钱赚,这样一来,就彻底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张二元高兴的说:“贫穷不可怕,咱人穷志不穷,只要有脱贫的志向,靠自己的双手自食其力,咱的日子就一定能越过越好!”听了他的话,我们由衷的高兴,不仅是因为帮他摆脱了贫困,更重要得是增强了他脱贫的信心。这就是扶贫路上不忘扶志,有志必能脱贫。

贫困户张维辉家里只有祖孙二人,张维辉已经八十岁了,而孙女刚考上研究生。孙女的学习一直是老人心头的一件大事。我们在了解到具体情况后,积极联系民政和教育部门,想为其争取一些扶持政策,但是得知大多数帮扶政策都是针对本科生的,研究生不在相关帮扶政策之内。为此我们作了难,尽管政策不允许,但我们又怎么忍心让老人失望呢?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份帮扶,更是贫困群众的一份期盼与希望啊。随后我们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最终在市总工会争取到了三千元的救助金。当我们把这三千元送到老人手中时,他激动的对我们说:“这不仅是三千块钱,更是党和政府对我们老百姓的关心啊,我替孙女谢谢你们!”此情此景,让我们感慨万千,又信心倍增。感慨的是寒门学子的不易,坚定的是我们助力脱贫的信心。

教育扶贫就是要消除贫困的代际传递,重视贫困子女(孙)的教育,大力扶持教育,扶贫扶智就不只是一句口号,只要努力学习,拥有一技之长,未来的日子就有希望,就会是幸福的好日子。

扶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这是党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扶贫扶志,扶贫扶智在帮助贫困群众重拾信心,鼓足干劲,努力脱贫的路上,我们重任在肩,义无反顾!

同志们、朋友们,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号角已经吹响,共同富裕的梦想即将成真。在奔向小康的路上,我们不仅要当好群众脱贫路上的领路人,更要当好群众的加油站。让我们拿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伟大气魄,让我们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为实现全面小康汇聚能量!让我们永怀梦想,只争朝夕、不负韶华,脚踏实地去迎接属于我们的下一个美好春天!

(《看咸阳》通讯员 贾安娜)

热点新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