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

【我所经历的扶贫故事之四十八】李海涛:不甘贫困,做脱贫致富的先行者

2020年09月29日 09:40:04 | 来源:咸阳视听网
|

“老李,当了贫困户,光荣的很,你啥啥都不用弄,就坐在家里等着政府给钱花么”。从被评为贫困户那天起,我的内心五味杂陈,羞愧难当,脸上火辣辣的疼,晚上睡觉都不踏实;如今,大棚蔬菜让我实现了致富的梦想,让我看到了生活希望,挺起了腰杆子……

穷困潦倒、苦不堪言

我叫李海涛,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现全家5口人。2015年,被精准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22岁那年,在工地打工时,不慎从脚手架上跌落,左腿摔断被截,导致终身残疾,一直在家务农,干不了重活,累活。母亲不幸身患癌症,不仅花光家里所有积蓄,还负债近五万元,但因病情严重无法医治于2017年11月而去世。年近八旬的父亲长期患病和供养孩子读书让家庭负债累累,一家人虽然勤劳能干,但由于没有致富的路子,又没有资金来源,全家只能靠妻子一人在本地打零工维持生活,家庭收入十分单薄。“屋漏偏逢连阴雨”,原本健康的妻子,去年也被诊断为子宫癌,让原本就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自力更生、奋发图强

2015年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包片领导和村组干部经常到我家来,与我谈心,分析致贫原因,帮助我,鼓励我,而且现在国家很多惠农政策补助都倾向于贫困户,只要我努力就一定能脱贫。针对家里实际情况,镇村“四支队伍”帮扶干部多次入户与我沟通,交流做工作,从思想上打消了我的各种顾虑,激发了我发展的信心和内生动力,鼓励我苦干、实干、大胆干。经过激励的思想斗争和反复琢磨后,最终决定靠种植大棚蔬菜实现家庭稳定增收,从而达到摆脱贫困的目的。

精准帮扶、增产增收

产业不仅是增收的“发动机”,更是脱贫致富的“摇钱树”。镇村干部积极联系相关部门,通过政策导引,大力支持我的产业发展,给全镇贫困户带个好头、做好示范。他们积极联系相关部门,帮助建设大棚基础设施,东奔西走,为其协调办理产业发展贴息贷款,最终享受到了3万元的资金扶持,建设了2个总面积3亩温室的日光棚。

蔬菜种植周期短、见效快、风险小,自从认准了这个致富路子以后,我不懂就问,不会就查,向书本学,向种植大户学。经常到三辉产业园学习先进的蔬菜种植技术,到村委会观看远程教育关于蔬菜病虫害防治和大棚蔬菜的管理知识。镇帮扶干部积极联系三辉产业园技术专家进行现场指导。

2个月后第一茬青菜迎来丰收,批发价均价在3元每公斤,产量约1300余公斤,带来的经济收入4000余元。“一年5茬,每个棚的收入可以达到2万元左右,除去投资,一年能挣2万多”我仔细的盘算着,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大棚成功了,在贫困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方面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为全村的大棚蔬菜快速发展发挥了带动作用,许多群众都决定发展大棚蔬菜。

在搞好自己产业的同时,我没有忘记村里的其他贫困户,积极支持党委政府的“强户帮弱户”,对于心存顾虑的贫困户免费提供“试验田”和技术指导,对于何时松土、施肥、灌溉,手把手的传授种菜要领,目前已经有3户贫困户建起了蔬菜大棚,走上发展产业之路。

脱贫致富、指日可待

眼看着通过自己的努力,压在身上的重担也正在一点点减轻,家里的情况正在得到逐步改善,我发自内心的感慨“现在党和国家对我们贫困户的政策这么好,但政策再好,还得靠自己,不能光等、光靠、光要,我们必须自己要奋斗,要依靠双手,勤劳致富,努力脱贫,不给党和国家添麻烦!”

“我打算扩大规模,再建2个大棚,种上西红柿、黄瓜,茄子和辣子,一年下来能多挣点,虽然累,但我相信,我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很快就能脱贫摘帽了。”现在的我,脸上经常挂着笑容。面对贫困,我不畏惧,更没有想过什么事情都依靠政府,我相信一定能够奋斗出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看咸阳》通讯员  李海涛)

热点新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