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

【我所经历的扶贫故事之二十七】程娟:父亲是贫困户

2020年09月22日 15:15:16 | 来源:咸阳视听网
|

父亲在电话里说:“咱家成贫困户了,你有时间了回来一趟。”他的语气郁郁寡欢且不容置否,连我问清楚的机会也不给。

周末我便奉父亲旨意回了一趟家,刚一进门他就迫不及待地告诉我:“村里要把咱家评为贫困户……”他的表情极不情愿。我随口应到:“这是好事啊,别人费尽周折想当贫困户,咱家现在这情况,也是受之无愧,你还不乐意?。”

他抬头瞪了我一眼,瞬间又耷拉下脑袋无力地说:“就连你也认为我应该被人同情,人人应该来可怜我?”看到父亲痛苦的表情,我有点不解地反问到:“爸,这和同情可怜有啥关系?精准扶贫政策当然是有要求的,只有符合贫困户条件才可以享受国家的帮扶政策,现在咱家的现状,是符合贫困户条件的。”

我自认为这样的一番解释他会听明白一些,没想到却激怒了他。“咱家好好的为什么一下子成贫苦户了?你也认为被评为贫困户是一件很光荣的事吗?贫困户就是日子过不到人前去,可我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我足够自力更生。”面对他的义正言辞的反问我竟然无言以对,父亲说的没错,贫困户是一个因各种原因致贫或者没有劳动能力的弱势群体,其实父亲也因为给弟弟常年治病已经是债台高磊,精疲力竭了,放在别人身上也许早都垮了,就是他要强的性格硬是这样坚强不屈地撑着。

我放慢了语气轻声地再次对父亲说:“爸,你就别再逞强了,贫困户是不光荣但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咱家现在的样子你就认了吧。”“不就是我没有了儿子,大家觉得我可怜,用这样的方式来同情我吗?我还有这把老骨头和一双手,不需要任何人来同情我。”他急促中夹杂着颤抖的声音充满了哀伤。面对他的情绪激动,我突然无言以对,父亲不愿接受贫困户的主要原因还是他不想面对失去儿子的残酷现实。看着蹲在眼前的父亲,身体瘦小而单薄,眼神空洞而忧伤,头发稀疏花白,皱纹斑驳纵横。这样一个弱不禁风,瘦骨嶙峋的老人怎能不让人心疼与同情?而正是这让人心疼的身体内却又藏着一股不愿向命运低头的倔强与坚强。

父亲一辈子性格要强,做事不示弱,不服输,更不愿给别人添麻烦。特别是弟弟不在了以后,很多人都担心他承受不了失去儿子的致命打击,怕他这棵大树从此倒下了,可他却表现出惊人的承受力,不但没有倒下,而且坚强的撑着。对弟弟他从来只字不提,也很少流露出过度的悲伤,还对母亲的哭哭啼啼表示出极其的厌烦。为此母亲总是责怪他心狠,我也觉得他有点不近人情。直至有一次,无意中看见父亲如一只干虾蜷缩着身体蹲在弟弟的坟旁,他的背影和那座孤零零的坟头一样行单只影,我的心不由被揪的一阵疼痛。

我知道此刻再多的安慰都是苍白无力的,只有默默地陪伴也许是对他们最大的慰藉。此刻的父亲已经将自己全部融入到了对儿子的思念和倾诉中,对我蹲在他的身后全然不觉。他嘿嘿地哭着,那哭声低沉而压抑。哭,本来对我们是一种痛苦的释放和发泄,但他的哭让人听起来更痛苦更难过。这是我这么长时间唯一看见父亲哭的如此伤心欲绝,肝肠寸断。看着那被眼泪打湿的一片地,我没有去搀扶或者宽慰他,只想让他把埋在心里太多的失子之痛哭出来。

他伸手抚摸着坟头上的土哽咽着说:“白发人送黑发人是人生大痛,这样的痛落在我身上,我能不痛吗?你狠心的撂下我们撒手而去,可我和你妈还得活着,虽然活的生不如死。这辈子我唯一不愿接受的就是被人同情,而现在你的离去成了大家可怜同情我们的唯一理由,我始终都不愿接受这个理由,是因为我一直都觉得你只不过是出了趟远门,过几天就会回来的,对吗?你妈只知道骂我心狠,却不知道我心里的痛并不比她轻,更不知道我的好多个不眠之夜都是在这里陪你度过的。她可以逢人就哭,可我不能,我唯一的发泄方式就是把泪水变成汗水……”。这么长时间,我们一直都在误解了他。是啊,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这块肉突然被硬生生地割掉了,他能不疼吗?原来他不当这个贫困户并非固执,而是不愿揭开自己的伤疤。

村支部书记和父亲年龄相仿,他又一次来到家里为落实这个贫困户给父亲做思想工作,他语气诚恳地说:“老兄,人穷是不能志穷,但也不能太固执,我明白你的苦楚和难处,但我们还得面对现实,你老俩口年龄一天比一天大,身体也是一年不如一年,现在国家有这个政策,就是为了让你能感受到政府的关怀,使你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

父亲双手使劲地抹了一把脸,语气稍有缓和地说:“我遭天杀是我的命,但我不能因此而成为国家的负担和累赘呀。”

村支部书记开玩笑到:“你这可是塔尖上亮相——高姿态呀,不亏是老党员。不管怎么样,你这贫困户就定了,这是村委会,村民大会一致通过的,也算是大家对你的一点关心吧,你再不领情就有点伤大家的心了。”说完他一手将一沓表放在了桌子上,一手在父亲的肩上拍了拍说:“老兄,去了的就让它远去,活着的还要好好活,现在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不会抛弃你们的。”

就这样,父亲成为了贫困户,每个月可以享受几百块钱的贫困救助,有了最起码的生活保障。每次回家看见他和母亲依然忙碌在果园里,我的心里总是不得安宁,但每一次无论我怎样的劝告都是无济于事。前一阵子,父亲在修剪果树时手被锯子弄伤了,而且伤的不轻。我就趁机再一次试探着劝到:“爸,你和我妈现在身体大不如以前,这些果树咱就不种了,你们现在干这样的体力活,让我这个做女儿的怎能安心,再说你们每个月不是还有国家的扶贫救助和养老金么,至少生活有着落呀。”

父亲还是那样语气坚决地说:“趁我和你妈还能干得动,你就别劝了,让我们再干两年,再攒一点积蓄,以后老的动不了或者有个病啥的,你的负担就能轻一点,也给国家少添点麻烦。再说国家这样用心良苦的出钱出力帮扶贫困户,主要目的不是帮表而是扶根,是要让贫困户从内心生发出一股强大的干劲,一股把日子过的红火的决心和念头。每月拿到那几百块钱时,我这心里除过感到特别温暖和踏实之外更觉得愧疚。”我没加思索地问父亲:“你这思想可真有点怪,好好的愧疚啥呢?”只见父亲满脸认真地说:“古人言,无功不受禄,我何德何能?我为国家做了什么?却不劳而获得到了这么好的待遇,每个月那不是简单的几百块钱,而是一股力量和心劲。特别是帮扶我的同志隔三差五来家里嘘寒问暖,送来生活用品,医务人员还定期上门给我们检查身体,叮咛前嘱咐后,这么好的政策,这么多的照顾,都给我的心里注入了一股强心剂,成为了我精神上的坚强后盾和支柱,就为国家对老百姓的关爱和这些素不相识的帮扶,我也不能倒下。”

父亲的一番肺腑之言和深刻感悟让我的良苦用心显得苍白无力,也似乎找不到更合适的理由去说服他。他尽管日益苍老,但那往日空洞的眼神里分明少了一些疲惫和忧伤,多了一线光亮和希望。于其每次徒劳让他不高兴,还不如随着他的性子让他舒畅地度过余生的每一天。

也许是那些果树让父亲的空虚得以安放,所以他整日把自己淹没在果园里,对每一棵果树的生长状况像熟悉自己孩子的性格和脾气一样了如指掌,对每一个枝条,每一片树叶都是爱护有加。经常听见他站在果树下呢喃自语,他对那些果树说什么,没人能知道,那是只有他自己才能理解的语言。当一个苹果从含苞未放的花蕾到渐渐露出小脑袋,从青涩到成熟,都肩负着父亲的嘱托和希冀。我相信父亲的寄托,那些苹果一定会懂得。

自从苹果套上袋子的那一天,父亲的心也随同一起悬在枝头。他每天都会站在树下凝望,眼里充满了慈爱,他脸上一天天所积累的喜悦预示着苹果的一天天长大。苹果套上袋子按理说他应该休息一阵子,可他依然每天天不亮,就去果园里锄草,松土,这边看看那边瞅瞅,摸摸袋子里的苹果,剪剪多余的枝条。面对我每次的抱怨时,他总说果树和人一样也需要陪伴。我知道不是那些果树需要父亲的陪伴,而是父亲需要果树的陪伴。

苹果在父亲的陪伴下渐渐成熟。他看着自己亲手摘下的苹果被装箱上车载向远方时,眼里尽管充满了不舍,但更多的是喜悦。他高兴地告诉我:“今年的苹果长势好价格更好,我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积蓄,这下心里踏实多了。”我趁机又想劝劝他:“爸,这下心里踏实了,咱就别再种了,你和我妈歇歇吧。”他果断地说:“我还想着明年,后年比今年收成更好呢!”说这话时,他的语气里充满了坚定和信心,脸上的笑容里也写满了憧憬和希望。

看着被父亲翻新的老房子,还有新换的红色大铁门,门外的干柴垛整齐一致,院子里更是干净有序,我不禁发自内心的感激,感激国家的扶贫政策,感激那些给予父亲关怀和温暖的帮扶人员,是他们拯救了两个心灰意冷的老人,拯救了一个荒芜萧条的家。也是他们重新燃起了父亲对生活和生命的热爱,点亮了他心中的那盏灯。

(《看咸阳》通讯员  程娟)

   


热点新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