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

【我所经历的扶贫故事之十九】席晓波:一个贫困户的蜕变

2020年09月18日 17:26:56 | 来源:咸阳视听网
|

巩小平是彬州市人大办包扶的龙高镇塬边村的贫困户。2018年,随着单位人事调整,他也就成了我所包的贫困户。

巩小平,离异,患有精神分裂症。女儿,文萍,2018年7月从西安石油大学外语系毕业,在西安工作;儿子,文博,就读西安电力学院。耕地11亩,果园3亩,其余耕地以小麦、玉米种植为主。

全家住3间厦房,一间灶房。厦房对面是三间彩钢棚,用来放置架子车,农具等物件,一角存粮数袋。家里唯一“气派”的莫过于朱红色铁大门,红砖筑成,门楼顶两沿出水,一色的蓝瓦。房子虽旧,但不漏雨。最“值钱”的莫过于方桌上摆放的一台21寸液晶电视和他手里拿的一部几百元智能手机。

第一次去小平家前,塬边村扶贫工作队长给我一再强调,小平患有精神分裂症,病发了不是打人就是毁家当,他媳妇就是受不了他发病时的歇斯底里,和他离婚远去。我顷刻明白队长的意思,他是怕我和小平接触的过程中,言语不当,刺激到他,致使其病情发作。

小平第一次给我感觉人木讷,衣服搭配的不伦不类,你问他一句话他回答一句,话毕,他又开始抠指头,再无一言。

小平就是这么一个具体的人,好在两个孩子都很争气,使小平一下子腰杆子坚挺了不少。他当时给我说的那句话让我惊叹不已:“我没啥本事,也就小学文化,好在两个孩子给我长脸。娃们如今能上学,我首先要感谢党,感谢政府。没有国家的帮扶,孩子能上起大学我不敢想像。现在,女子毕业,有了事由,能自食其力。儿子学业未完,还在麻烦政府,等娃毕业后挣上钱,我就松泛了。”

我对小平深感敬佩,一个贫困户能供起两个大学生,这对他来说已经是是相当的不容易。他虽文凭不高,但能如此重视孩子教育,太难能可贵了,我一下子对眼前这个40多岁的孩子父亲产生了一种深深的敬畏。

我当时去小平家的时候刚好是上午十点,小平正在吃饭,见我到来,他立即站了起来,从蒸笼上抓一馒头满是热情地接我面前,我连连罢手,示意我吃过早餐,小平这才作罢。他饭食不过是一碟辣子几个馍而已,辣子蘸馍是我们渭北高原群众常吃的一道辅菜,也就是青辣子剁碎拿食醋和盐拌匀,馒头蘸着吃罢了。碟子旁边是一碗还冒着热气的开水,蒸笼上还剩两个馒头,这就是小平的早饭。营养自是没有,能填饱肚子就行。

看着这幅场景,我心里除了感动更是伤心。父亲为了孩子,省吃俭用,把最好一面给孩子,把艰难留给自己。这和当年父母为了我上学的学费,作难受苦,节衣缩食的情景何其神似。

好在两个孩子懂事,上学期间在学校兼职,每年利用寒暑假在西安打工挣些学费,小平给两娃每人每月1000元生活费用,雷打不动。这点生活费,和好多家庭状况好的学生相比真算不了什么,但就这每月两千元的支出,小平从何而来?我一时难以置信,一个患有精神病的农民如何供的起两个大学生,他是怎么做到的?

和小平接触的时间长了,我渐渐得知,小平是村中的老低保户。从女儿上大学后,他一家三口就开始享受B类低保,当初包扶干部给其办理低保主要出于贴补俩孩子上学费用。

近年来,市人大办包扶干部积极谋划,多方奔走,针对巩小平的实际情况,给他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帮扶措施,2018年给他安排了公益性岗位,负责打扫村级主干道环境卫生,每月固定性收入600元;五月份,小平又趁着村里发展养殖东风,养羊两头。2019年,包扶干部帮他积极联系市残联和市人民医院,为其做了病情鉴定,定为“精神残疾二级”,每月140元的残补和护理补贴得到了落实;4月份,小平在3亩苹果园的基础上又新建果园4亩。2020年,在人大办帮扶干部的说教和帮扶下,小平养羊积极性高涨,索性购羊10只,每日放羊早出晚归,小心谨慎。

随着党扶贫政策的深入,贫苦户获得了真真切切的实惠。小平每年有产业分红,社会保障款,苹果销售,农作物种植,个人务工等收入,使他的经济状况得到根本性的改善。2018年,小平家人均纯收入达到六千元,2019年,小平一家人均纯收入突破一万元,小平说,其中一半的贡献是女儿工资性收入。2020年,我坚信小平一家收入会更好,生活比蜜甜。

有了党和政府的支持,巩小平也有了希望和信心,在帮扶干部的鼓励下,利用农闲时间也在香庙周围帮人打点零工,贴补家用。村里谁家建房,谁家果树上肥,都会有他的身影,往往是出了张三进李四家,不肯也不肯歇息,完全一副拼命三郎的架势。街坊四邻也知道他窘迫的经济状况,家里有活路,忙不过来都去找他,干多干少也从不与之计较,付工钱只多不少,慷慨给予。

去年我再见他的时候,他正在家门口的水泥路面上晒麦子。过了一段时间,我又去他家,他家门口堆放着一大堆晒干的玉米,据他说有三千多斤,是今秋三亩地的收成。此刻他正等候粮贩子前来收购。八月十五中秋节,当我去给他送月饼,小平正给苹果园铺反光膜,他说:“苹果已被客商定了,等苹果上色均匀,果客就前来收购。”深秋时分,落叶纷飞,我又去了他家,他不在。从邻居口中得知,他这半月一直在气调库装车,早出晚归。近日,塬边下乡我再次见到了小平,他告诉我:“儿子已经通过专升本考试,还要上两年学。”言语中满是欢喜之情。他还告诉我:“今年他还账六千元,账主要是两个孩子在彬州上高中时借亲戚的,还有三千元账我打算明年还清。”我打心眼里为小平高兴,政府帮扶,孩子争气,小平努力,焉有不成之事。

去年春节放假前,我提着10斤肉去看小平,他正和女儿、儿子围在桌前吃午饭,饭菜难得的丰盛,四菜围一汤,一家人和和美美的样子,真令人羡慕。小平穿一身新衣,新鞋,一脸自信阳光的笑容。一家人见我到来,女子给我让饭,儿子给我递凳子,看着与小平一样高的姐弟俩,我突然觉得小平好日子来了。

他既当爹又当妈,把一双儿女从小抚养长大,中间的不易实难想象。一生都在为了孩子默默付出,他的世界唯一没有他自己。就这样一个老实巴交的父亲,以他负责担当征服了所有人,在大伙的眼里,他是一个称职的父亲,他这个父亲已经拼尽了全力。

我不敢想象,一个院子,一个人,冷冷清清。每天一个人去地里,一个又回来,要做饭,要刷洗,没有一个可与其交流之人。他孤独不?我想他不孤独。一个父爱浓浓的人,孩子是他全部世界,他内心是幸福强大的。

生活的贫穷并不可怕,只要热爱生活,内心富有,贫穷往往能成为激发人们上进的动力。

扶贫工作永远在路上。作为党员干部,实现贫困户脱贫奔小康,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做好工作,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职责使命。

(《看咸阳》通讯员 席晓波)

热点新闻

    查看更多